市場報告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4-01-29 09:36:30 來源:克而瑞地產研究
- 城市:0
- 發布時間:2024-01-29
- 報告類型:市場報告
- 發布機構:
??導語
??現房銷售制度的推行將是大勢所趨,從長期來看對行業整體利大于弊,但轉型期間必然承受一系列“陣痛”,需要政府、市場和企業三方合力將轉型期度過。
??◎ 文 / 謝楊春、吳嘉茗
??1月15日,隨著鄭州鄭東新區北龍湖地塊成交,鄭州的首宗現房銷售試點地塊落地,而實際上“現房銷售”自2023年初以來便在多個省、市住建部工作會議或通知中被提及。整體來看,現房銷售制度未來將成大勢,且長期以來將利大于弊。
??01
??從“抑制土地過熱”到“維穩市場信心”
2023年下半年以來超10城提出現房銷售
??2023年8月份,河南省住建部已經提出以鄭州、開封作為試點城市,積極探索現房銷售。直至今年1月份,鄭州成功出讓首宗現房銷售試點地塊,也是今年鄭州成交的第一宗純住宅地塊,地塊位于鄭州傳統改善/高端住宅板塊北龍湖,由本土房企河南海義和鄭東新區管委會聯合拿下,溢價率36%,總價7.9億元,樓板價11428元/平方米。
??事實上,現房銷售在土地市場中早已屢見不鮮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核心城市早在2015年左右已出現個別現房銷售的地塊,而在上一輪市場上行周期中,蘇州、杭州等城市也試圖通過“現房銷售”控制土地市場過熱的勢態,推行集中供地以來,北京更是出讓過多宗競現房銷售的地塊。
??2023年后在“保交付”壓力下,住建部在年初工作會議中提出有條件的城市可以進行現房銷售試點,隨后山東、安徽、四川、河南等多省市都在工作會議中提及現房銷售試點,且政策顆粒度逐漸從省細化至市、甚至個別區域:例如河南試點城市為鄭州、開封,山西試點城市為晉城市、湖南試點城市為長沙市,2023年9月,雄安新區取消了商品房預售制度,成為繼海南后第二個進行全面現房銷售的地區。
??僅2023年下半年以來,已經有超過10個省/市通過會議或各類通知,提出關于現房銷售推進的有關措施,部分地區如成都已經出臺了較為具體的細則。此外大部分地區采取的鼓勵措施,以稅收優惠、緩繳配套設施費、鼓勵金融機構給予貸款等為主。
??從現房銷售政策本身而言,已經由過去上漲行情中作為抑制土地市場過熱的手段,逐漸演變成行業出清階段“保交付”、維穩市場信心和購房預期的重要抓手,也是房住不炒之下長效機制的一種體現。
??02
??現房銷售試點地塊多為央國企所拿
地塊本身預留盈利空間大
??為了更直觀的探究現房銷售的情況,我們以北京為例,作為各大龍頭房企、規模房企的戰略重地,北京土地市場熱度橫向對比一直居高不下。且從2021年集中供地開始,便將“競現房銷售”作為控制土地市場熱度的手段之一,也是目前現房銷售地塊最多的城市。
??據cric統計,從2021年至今北京共有13宗含宅地塊中含有現房銷售的部分,按照現房銷售建面所占地塊總建面的比例來看,現房銷售比例主要分布在10%-50%之間,僅有2021年12月出讓的朝陽區勁松地塊需要全現房銷售。整體來看,北京的現房銷售項目主要有以下3個特點:
??項目位置較優或配套完善,屬于優質核心土地資源。“競現房”作為土地競拍達到最高限價后的控制方式,基本僅有優質土地資源能夠到達熔斷價后到達這一環節,因此大多數現房項目分布于朝陽區、海淀區這兩個重點區域,而昌平區高教園區地塊、豐臺區造甲村地塊等周圍也配套完善、或已有濃厚居住氛圍。
??拿地企業以國央企為主。由于北京土地總價較高,自帶一定的進入門檻,加上現房銷售的條件后,對拿地房企提出更高的要求,因此目前北京13宗現房銷售項目的競得人中,僅有懋源控股一家民企,其余拿地房企均為央國企或有國資背景的企業。
??預留盈利空間較高。現房銷售無疑拉長了項目的回款周期,在以“高周轉”為核心的房地產行業中將會大大影響房企的盈利,因此這些現房銷售項目均從銷售指導價方面保持了較高的空間:例如全部現房銷售的朝陽區勁松地塊,銷售指導價106600元/平方米,與樓板價之間有7.8萬元/平方米的價差,地價房價比低至0.27。此外大部分含現房銷售的地塊,房價與地價之間都有3萬元/平方米以上的價差,留足了相對充裕的盈利空間,也給打造好的產品預留了足夠空間。
??03
??入市周期長市場波動影響顯著
現房項目銷售喜憂參半
??除了近幾年集中供地中不少城市已“競現房”作為控制土拍熱度的方式以外,上海、深圳更早率先已有個別地塊進行了現房銷售的試點,例如上海黃埔區五里橋街道104街坊39/1宗地以及深圳龍華新區A816-0060地塊,均要求全部以現房銷售,目前兩個地塊項目均已入市,具體銷售情況有所不同:
??上海廿八尊項目總體量較小,總建面僅9639平方米,共規劃28戶,一次性推出并開盤當天認購率達到71%,后續也基本沒有銷售壓力,迅速售罄,但項目從拿地到開盤經歷了6年時間,開發周期較長。
??深圳龍華金茂府體量達到14.6萬平方米,共規劃1326戶,2019年11月首次開盤推出220套,認購率為73%。但由于拿地時2016年,市場正處于上一輪上行周期中,預期較好,開盤時2019年末,深圳處于樓市高熱狀態。但后續又出臺了限購限貸加碼政策、推出二手房參考價政策等,導致后期項目銷售受到較大的影響。
??總體來看,現房項目的銷售上存在諸多優勢,例如所見即所得、購房者的主動性增強,以及與周邊期房項目相比能夠存在一定的價格優勢。但同時也面臨兩大痛點:一是拿地至開盤時間過長,項目回款速度慢;二是在較長的建設周期中,外部市場環境或將出現較大的變化,與拿地階段的研判可能有較大出入。
??04
??短期“陣痛”難改長期推進趨勢
高端/改善項目更適合作為試點
??長期以來,期房預售制度下房地產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、規范化的開發流程,在項目開發的各個環節中房企都以期房預售為基本出發點,現房銷售制度的推行,無疑將對整個行業的運營模式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。
??從政府端來看,有兩大方面值得考慮:一是推行現房銷售制度在短期內可能將對企業的拿地產生負面影響,市場下行周期中疊加現房銷售要求將進一步影響房企投資積極性,土地財政壓力進一步加大;另外推行現房銷售制度需要更多激勵方式相匹配,目前實施的稅收優惠、緩繳配套設施費、貸款利率優惠等刺激力度可能不足。
??從市場端來看,現房銷售制度能夠明顯降低交付風險,也對一手房重新占領市場份額有促進作用,同一區域內的現房項目銷售優勢將明顯大于期房銷售項目;另外在目前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,現房銷售有利于提升購房者的信任度和主動性;此外現房銷售將拉長項目的入市供應周期,有助于改善目前供過于求的整體情況。具體項目來看,城市核心區域的豪宅/高端項目較為適合作為試點項目推行。
??從企業端來看,現房銷售制度對兩類企業相對更加“友好”,一類是運營實力與資金實力并重的國央企,第二類則是在過去一輪上升周期中并未高速擴張、杠桿率可控、專注地方市場的“小而美”開發商。
??總體來看,現房銷售制度的推行將是大勢所趨,從長期來看對行業整體利大于弊,但轉型期間必然承受一系列“陣痛”,需要政府、市場和企業三方合力將轉型期度過。現房銷售制度的推行難以快速、全面鋪開,只能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試行,且需要實力強勁的國央企作為表率,而其他的民企和中小房企也需要盡快轉換思路,適應未來新制度下的運營方式的轉變。
- 10:54
- 10:51
- 10:49
- 10:18
- 10:16
- 10:05
- 10:05
- 09:54
- 09:52
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
(2023-02)1571.9點
- 0.13%
- -0.91%
日期 | 指數 | 環比 | 同比 |
---|---|---|---|
2023.01 | 1569.9 | -0.97% | -0.14% |
2022.12 | 1572.1 | -0.92% | -0.11% |
2022.11 | 1573.9 | -0.12% | -1.08% |
2022.10 | 1575.8 | -0.20% | -1.01% |
2022.09 | 1579.0 | -0.02% | -0.87% |
2022.08 | 1579.3 | -0.04% | -0.62%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