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11-11 15:23:46來源:國家發展改革委
??寧波市自2002年起提出打造“信用寧波”,多年來積極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,基本構建了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為支撐,以共建共享和協同監管機制為關鍵,以信用信息歸集、共享、應用為工作重點,以政務誠信、商務誠信、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為主要內容的“1234”工作架構,城市信用建設水平不斷提升,多項工作已形成“寧波模式”。
??一、高站位強化機制保障,構建信用建設新格局
??1.組織領導堅強有力。設立由市長牽頭的信用工作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公室,2015年在市發改委專門設立信用工作處室,并成立信用中心,研究部署和協調推進全市信用工作。各區縣(市)相應設立信用辦,各部門明確專門處室負責信用工作,形成市、區縣(市)兩級職能清晰、分工明確、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。
??2.制度體系日趨完善。加快推進信用立法,將《寧波市社會信用條例》列入2021年市人大立法預備審議項目。編制《寧波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“十四五”規劃》,系統謀劃“十四五”信用藍圖。持續完善信用部門法規規章,在《寧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等法規、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中設置有關誠信建設的專項條款。市縣兩級部門圍繞數據歸集、共享、評價、承諾、獎懲、應用等重點工作出臺各類信用政策200余個,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備的信用管理制度體系,為高質量推動信用建設提供制度支撐。
??3.考核機制建立健全。“信用寧波”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,列入市政府目標管理考核;信用平臺建設、獎懲應用等工作列入重點改革任務,進行專項督查考核。建立區域信用監測體系,將信用監測評價延伸至區縣(市),常態化監測評估寧波10個區縣(市)信用環境和信用建設水平。
??二、高標準建設信用平臺,牢筑信用建設基礎樁
??1.信用平臺“一體貫通”。寧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進入3.0版,已具備信息歸集、查詢、共享、異議、聯合獎懲、修復等“一站式”服務功能,實現國家、省、市、區縣四級全貫通,服務線上線下全覆蓋,成為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的總樞紐和信用服務的總窗口。“信用寧波”網站可提供信用查詢、異議、修復、信息自主上報等信用便捷服務,并實現公共信用報告與國家一致、異議修復結果與國家同步,進一步深化“功能數據一體化”。
??2.信用數據“質量雙升”。構建以數據清單為基,數據目錄、數據治理、數據標準、數據安全系統為支撐的四位一體數據歸集體系。2021版數據清單納入市縣兩級104家單位1069項信用信息,覆蓋國家目錄全部事項,涵蓋水電氣、社保、納稅、公積金等特定信息事項,信源單位和信息征集范圍“雙倍增”。截至目前,平臺累計歸集信用信息10億條,為2000萬自然人、120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建立公共信用檔案,實現信用主體全覆蓋。
??3.信用服務“全面覆蓋”。開通信用查詢、異議、修復“線上辦、掌上辦”,實現信用服務“零次跑”,累計提供信用服務1880萬次。推出“信用報告掃碼查”“企業信用名片”“信用訂閱”等特色服務。開設失信治理專欄,設置線索舉報欄目,接受社會舉報,并流轉部門處置。創新信用公示機制,公示許可、處罰、信用承諾以及“不誠信訴訟名單”“自動履行名單”等信息1236萬條。
??三、多領域率先試點示范,開辟信用監管新路徑
??1.司法執行“兩項機制”全國首創。針對法院判決不執行問題,開辟了一條以“自動履行為主、強制執行為輔”的執行新路徑。2018年從懲戒入手,首創將全國失信被執行人信息落地平臺,實現對失信被執行人“自動識別、自動攔截和自動懲戒”。2019年探索信用激勵,推出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,對執行當事人在貸款、招投標領域實施信用激勵。同時,創新執行信用修復機制,對符合條件當事人,提早移出名單,及早修復信用。全市案件自動履行率同比上升2.07%。市人大常委會出臺全國首個關于自動履行機制的決定,支持法院創新推廣提升治理成效。
??2.行業監管“分級分類”精準施策。出臺《寧波市加快推進信用“531X”工程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意見》,拓展“信用+行業監管”應用,已在安全生產、生態環境、稅務、金融、家政、口岸、跨境電商、旅游等46個領域推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,推動行業監管由粗放向精準轉變。如口岸領域,將公共信用評價納入行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,對2000余家企業進行精準“畫像”。口岸通關效率明顯提升,2020年底進出口通關時間相較2017年分別壓縮79.1%和90.3%,處于長三角地區領先地位。
??3.跨界聯動“信用協同”高效賦能。發揮信用平臺樞紐作用,在審批服務、行政監管、公共服務等領域實施信用信息和產品嵌入式應用,逐步建立事前信用核查、事中分類監管、事后聯動獎懲的全流程閉環監管體系。目前,市公共資源交易、住房公積金、人力社保等23個業務系統8000余個事項中實施嵌入式應用,實現“信用信息自動推送、應用結果一鍵反饋”的智能化監管,已累計實施信用懲戒48.4萬次,信用激勵2.6萬次,監管效能大幅提升。
??四、全方位深化惠民服務,打造實體經濟新陣地
??1.“信用變現”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。信用平臺全量數據推送至寧波“信易貸”平臺,支撐信用產品開發,信易貸規模達1607億元。平臺建立風險緩釋機制,設立融資擔保代償基金,已為9223戶小微主體共擔信貸風險,獲貸金額達114.19億元。開發面向金融機構的信用工具,聯合華夏銀行、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創新開發基于公共信用數據的“信易貸”產品和服務,目前已為7175戶授信2.06億元。
??2.“信用承諾”實現政策秒兌付。將信用承諾、信用核查嵌入“甬易辦”平臺,實現“政策補貼秒兌付”。依托信用平臺機制化開展信用核查,自動篩選符合政策兌付的市場主體名單,市場主體無需提交證明材料,一紙承諾、一鍵點擊即可快速到賬,構建了“核查-承諾-履約”的應用閉環。目前已實現政策兌付總金額114.9億,惠及全市48.4萬家企業和5108人,兌付履諾情況記入相關主體信用檔案。
??3.“信用惠民”讓市民生活更美好。推出“信易游”“信易租”“信易行”“信易住”等20個信用惠民應用場景,并與杭州、廈門實現應用互認。信用狀況良好的市民可享受公共自行車免押、先就醫后付費等便捷服務,已累計提供信用惠民服務51萬次。
??五、多渠道開展信用宣傳,厚植誠實守信價值觀
??1.持續推進“誠信建設萬里行”宣傳活動。市縣兩級部門制定宣傳方案,積極開展“誠信興商”“誠信乘車”“誠信家政”“銀稅互動”“誠信沙龍”等行業誠信建設主題宣傳活動,推進信用宣傳觸角向社會延伸,讓群眾感知。
??2.全方位展示信用體系建設成效。市信用辦組織信用寧波logo和宣傳口號征集活動,拍攝發布“信用寧波”專題宣傳片,開設“誠信地鐵專列”,多角度宣傳信用體系建設成果。此外,通過網站、微信、電視、報紙等渠道加強信用政策宣貫、典型案例公示、辦事流程公開,引導市民知信、用信、守信,進一步擦亮“信用寧波”金字招牌。